博客年龄:18年8个月
访问:?
文章:825篇

个人描述

姓名:*** 职业:** 年龄:** 位置:中国,**个性介绍: *******

传统的专业摄像机的发展是否已经走到尽头了

2016-07-18 07:44 阅读(?)评论(0)

传统的专业摄像机的发展是否已经走到尽头了

 

摄像机的发展

上世纪初叶,电视摄像机面世。到了七十年代,CCD的发明使得摄像机可以变得更小,并逐渐向消费领域的进军。九十年代,CCDCMOS感光器件逐渐成熟,全部占领了专业摄像机领域,开始影响传统的胶片产业,摄影领域出现了数码相机。随着半导体器件技术的发展,一向笨重、画质低、并伴有老化的摄像管已退出舞台,全部被半导体感光器件所取代;而其高灵敏度、超高像素数、极高的画质等特点已经将电影界的胶片变成历史。

半导体感光器件进入摄像机领域已有三十年了,使得专业摄像机进入到当今的数字化高清时代。实际上在摄像机领域中,有史以来有着这样的分类:一是最高的广播级、二是准专业级(或称业务用)、三是消费级(民品)。实际上从分类上就能够看出这三类机器的价格、性能及其应用范围。



 

专业摄录一体机追求目标

通常情况下,消费型产品追求的是体小量轻,操作简便,由于产量大,所以价位低廉;而专业产品重在性能,高可靠高稳定性,价格高昂,主要体现在:

色彩还原,专业摄像机为了真实再现实景,不夹杂任何色彩是真,在图像处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同时在结构上,采用无源的光学分色棱镜,同时配置三片感光器件分别拾取RGB三原色,一来使得后续电路简化,二来可以得到更真实的色彩还原,但带来的确实成本增加。影响图像彩色还原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伽马校正,专业摄像机伽马校正电路精心设计,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相比民用摄像机比较注重色彩艳丽,拍摄出漂亮的图像。

多声道音频且分配灵活,专业摄像机为适配现场新闻采访,多配制四个以上音频通道,并且提供混音功能、电平调整、幻像供电等功能,同时音频接口丰富,话筒电平/线路电平、平衡/非平衡输入随意选择,并附音频电平表,这些功能都是为外接采访有线/无线话筒时提供便利,而在民用产品中这些功能几乎不予考虑。

压缩编码质量,专业视频设备非常注重信号压缩带来的图像损失,因此记录码流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民用产品低码流图像质量就差。通常在同一码流下,不同的编码方式会有不同的图像质量,但同一种编码状态下,码流高图像质量就好,当然这种好坏并非线性体现,到一定码流以上,变化逐渐减小,因此要理智追求高码流。实际上在专业产品中不单纯追求高码流,还要考虑后期生产链中的适配,一旦流程确立,标准就不易变更,这就是为何专业产品新技术更新较慢的缘故。我们都知道非压缩信号质量很高,但是就HDTV非压缩信号如在全流程实施,涉及磁盘读取带宽、网速、文件传输、上下载速度、存取容量、后期编辑硬件、成片生成、工作效率等诸方面问题,倘若目前流行的4K也采用无压缩,压力则更大。目前在电视台广为使用的专业摄录一体机采用专业蓝光盘作为记录媒介,记录码率50Mbps,采用MPEG-HD422编码方式。

高低码率搭配,专业摄录一体机考虑到新闻领域的应用,快速上下载编辑文件回传的需求,还提供代理码率功能,即同一视频文件保有高低两种码率,高码率用于在线编辑生成,低码率则对应使用离线方式,适合野外使用,获取EDL信息,传回在后台服务器自动编辑合成。显然这一流程专为专业设计,而在民品中见不到。这只是一种流程的功能设计,并非高新技术。

超低噪声高信噪比,专业摄像机在追求低照度时,设计时并非拼命提高信号放大增益,要考虑到增益的提高带来的信噪比下降。由于专业摄像机信噪比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通常可达到58dB以上,这是民用设备望尘莫及的。追求灵敏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增大感光器件的物理尺寸,加大进光量,而不单只靠提高电路增益获取。但是就感光器件来说,像素数越高灵敏度就会下降,或说低照度性能变差,要想弥补这个缺陷,就要提高增益,但又会拉下信噪比指标。看来这些人们的期望和指标之间相互制约。

影响图像质量,准确说使图像层次感,还有信号量化bit数。我们常听音响发烧友说声音层次丰富,实际上是指声音信号取样量化是16bit还是24bit,数字视频信号同样也有量化问题,分10bit8bit,这涉及到信号码率,专业设备通常使用10bit,而民品则使用8bit技术。当然量化bit数还会影响的信号的信噪比。

功能附件组件化,在专业摄录一体机设计时,考虑到功能性的增加,多采用组件化、模块化设计,所有功能全部内置,外出使用时非常简便,无需接驳任何外设就可满足要求。而民用设备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再增加附加功能时,如无线话筒,混音调音就要外接设备了,现场操作复杂化。

 

现实中

一方面,低端数码相机(卡片机)早已实现视频记录,但当年最高只是达到720P模式;随后高端消费型数码相机也开启此功能,且是Full HD格式,较高码流记录,画质直逼电影水平,加上可更换镜头,拍出电影效果,画质已超过当今的准专业摄像机;另一方面,数字电影摄影机平民化,价格下探,入门门槛降低,使得玩电影并不奢华。



从资金投入上看,数码相机超高质量价格低廉,数字电影机成本下降,在价格上上下一同打压,抢占专业摄录一体机的市场份额。虽然专业摄录一体机也随着压缩技术不断发展,但是价格高昂、体大笨重,一些场合使用受限,后期的流程复杂等使她渐渐成为鸡肋,特别是当今新媒体产业的发展,群体扩大,媒体人大量增加,在一些场合,要么手拿数码相机拍摄,要么数字电影机,越发少见肩扛专业摄像机的场景。

如今的一些专业数码相机,轻而易举地实现Full HD拍摄,记录码率也达几十Mbps,像拍摄一些特殊效果(Timelapse可以直接生成4K视频),一些低价数字电影机、或高端数码相机甚至可以直接实现4K视频记录。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